民俗文化
金湖,地處江蘇中西部,三面環湖,水域廣闊。建縣時間雖不長,但歷史悠久,文化底蘊尤為深厚,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。在這個不足1400平方公里的水鄉,每塊鏵犁過的田墑里,都曾開墾過悠揚的號子;每片蘆葦叢生的灘頭,也曾流淌過美妙的傳說;每座星月朦朧的村莊,都曾敲響過敬神祭祖的鐘聲;每個油燈隱閃的窗前,也曾張貼過銘刻斑駁歲月的窗花……當我們翻開金湖日歷中的“曾經”,當我們尋找歷史上的“擁有”,無不讓人震撼不已、大為驚嘆,曾經不為人注目的金湖,竟然蘊藏著這么久遠、這么璀璨的文化遺珍。
打排斧
? ? ? 是一種生產勞動儀式,它是木匠在修造木船時,把加工后的油料、麻絲、石灰等材料填充在船板縫中的一種勞動。木匠們在木船兩邊一字排開,用斧頭打擊捻鑿,捻鑿敲擊船體縫隙發出有節奏的聲響,稱為打排斧。
? ? ? 據民間傳說,打排斧起源于上古時代。一班木匠將船釘好下水后漏水不止,無計可施,便請教魯班,魯班拿起斧頭,從船頭到船尾,從船幫到船底,挨個釘了一遍,此時釘船之聲響徹云霄,震天動地,傾刻間木船止漏,魯班說這叫“木龍伸腰”。從此以后,每逢修造木船時,便要舉行打排斧儀式的習俗,延續至今。2009年,打排斧被被列入淮安市非遺名錄項目。
?